杭州列举网 > 商务服务 > 广告媒体 > 杭州日报登报怎么是057186297150
杭州
[切换城市]

杭州日报登报怎么是057186297150

更新时间:2018-11-19 09:37:01 浏览次数:117次
区域: 杭州 > 下城 > 下城周边
类别:报纸杂志广告
地址:广告部
杭州日报登报地址在哪?电话0571一8629一7150、汤老师咨询Q Q:253一1990一888 微信:fjby1111。家住江干区洁莲社区的8岁男孩乐乐(化名),从小和奶奶生活。2016年,乐乐的奶奶患脑膜瘤,两次住院手术,报销后自付医药费远超奶奶的退休金,生活陷入困境。当地民政局通过社会救助信息与医保信息的数据比对,发现这一情况后,主动委托社区与专业社会组织上门开展家境调查评估,将其纳入支出型低保,给予奶奶医疗救助3万元,每月生活救助1907元,解决了乐乐一家的后顾之忧。辖区内的社会组织还提供家政服务、送医陪护、心理辅导、家装改善等一系列个性化救助服务。

这个案例,正是杭州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
杭州是一座充满温情的爱心城市。党的十九大提出,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确保全面小康路上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
杭州市民政部门积极履行社会救助核心职能,按照“兜底线、织密网、建机制”的总体思路,不断深化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机制,构建了功能完善、统筹衔接、务实管用、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,高水平保障了城乡低保、特困供养、残保和低边对象17.42万人,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,体现了杭州温度,促进了社会和谐。

杭州基于精准识别的社会救助创新经验

实现对各类困难群众的精准救助

从2010年起,我市就率先探索构建了以“一个办法、一个平台、五大机制”(即制定《杭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开发“城市低收入家庭信息核查系统”,建立“部门协查、定期商讨、安全保障、联席会议、再次确认”五大机制)为核心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新机制。

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市民政局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“精准识别、精准救助”的理念,针对过去存在的“刚性支出大不能享受低保救助”、“把收入低作为认定救助对象的标准”、“困难救助只能依申请才能受理”和“单一物质救助难以满足困难群众的需要”等突出问题,持续创新认定政策体系、核查机制、受理程序和结果运用。2011年至今,全市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达107万人次,发放救助金44亿元,让杭城困难群众生活得更体面、更有获得感。

通过持续创新,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,得到了上级民政部门和全国同行的广泛赞誉,多次被办公厅、民政部信息刊物录用推介,先后被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等主流媒体。我市支出型贫困救助、核对平台经验做法已经在全省和重庆、福建、青海等省市推广。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“单位”“示范单位”。市区低保标准已达每人每月955元,居全国领先水平。今年10月,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作出批示,向全国推介我市基于精准识别的社会救助创新经验。

社会救助着眼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

破解城乡救助不平衡、不充分难题

近年来,杭州着眼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保障,重点在完善政策制度上狠下功夫。2009年,杭州市在已建立较为健全的城乡统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础上,在全国率先出台《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办法》,规定家庭不符合低保的重度残疾人和三、四级精神(智力)残疾人可单独施保,去年又将符合条件的三、四普通残疾人纳入全市残保范围。2015年,杭州在全国率先出台《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办法》,六部门联合下发《杭州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》,保障了社会救助公平公正。

多年来,杭州市着力破解低保标准城乡二元机制带来的“救助不平衡、不充分”的难题。2014年,杭州市区先行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,并逐步缩小下辖县、市城乡间差距。2017年,将原来的主城区和五县(市)城乡共11个标准,根据“全市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”的30%测算,统一调整955元、860元、764元三档执行,并将“农村五保”和“城镇三无”统一认定为特困供养对象,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实现一体。目前,全市13个区、县(市)和3个功能区低保、特困标准全面实现了“城乡一体、标准一致”。

“多跑一次”跑出申请便捷化

33项援助政策实现多部门资源整合

我市社会救助以国家“放、管、服”和省政府“多跑一次”改革为契机,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申请便捷化。

2017年,杭州在全市构建了线上移动申请、实时比对,线下家境调查、多维评估的精准识别模式,简化申请材料,全市实现仅凭身份证和签署申请表(含授权承诺书)就能“一证通办”。在“杭州办事服务”APP开发完成低保、低边、特困和临时救助申请“移动端”,城乡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申请社会救助,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会救助“简化办、就近办、网上办、移动办”。依托政务服务数据库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,接入银行、证券、人口、车辆、不动产登记、公积金、社保等29类数据信息,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,严格要求低生活保障审批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。

社会救助是兜底性民生保障,政府救助在社会救助中占有主体地位。2016年,市委办公厅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入开展杭州市2016年“春风行动”的通知》,明确社会救助相关部门援助职能分工,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救助资源凝聚、统筹起来,明确了城乡低保对象均可享受7大类33项援助政策,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援助、文化生活援助、教育援助、医疗援助、就业援助、住房援助、法律援助。2017年,对低边对象可享受援助政策也进行明确,实现部门协同帮扶局面。

如今,在杭州,农村低保、特困对象保障水平提高,全市低保、低边对象统一纳入扶贫对象,切实发挥了低保、低边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,体现政府保障有温度、困难群众有尊严,实现高水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。

创新1 创新政策体系,认定范围从贫困向相对贫困拓展

我市先后制定出台12个规范性文件,发布实施2个社会救助地方标准。如针对实际工作中,部分家庭虽然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,但由于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,或者子女就学而发生刚性支出,导致生活困难,201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“支出型”贫困家庭救助办法,在核定家庭收入时,直接抵扣刚性支出,由“毛收入”改为“净收入”。该政策实施后,社会救助范围明显扩大,低保人数增加了10%左右。

创新3 创新受理程序,核对办法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拓展

我市持续提升完善救助对象信息核对平台,新增了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,特别是与医保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后,一旦出现医疗费用支出,民政部门就会及时上门核查,主动发现,对符合救助条件的,帮助办理申请手续,及时提供救助服务。我们还积极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技术,结合“多跑一次”改革,困难群众只要凭身份证,就能实现社会救助申请“就近办”“网上办”“移动办”和“一证通办”,办事效率大大提高,低保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。

创新2 创新核查机制,认定标准由定性为主向量化评估拓展

2017年,我市运用多维贫困指数理论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由社区会同专业社会力量,对申请救助家庭开展实地家境调查,审核内容从原来的“收入及财产状况”一个维度,拓展为“收入及财产、健康及就业、生活环境及社会参与”状况三个维度,进行综合量化评估,累计开展家境调查1.8万户次。同时,信息核对平台的接入部门也不断扩容,目前已有社保、银行、证券、车辆、不动产等12个部门的29类数据实现互联共享,核查认定更加精准。

创新4 创新结果运用,救助内容由单一物质救助向多元救助拓展

我市严格落实7大类33项社会救助配套政策。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,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发展转变,坚持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,开展多元化救助。2011年至2017年,全市累计提供就业救助13.5万人次,教育救助4.3万人次。积极资助和鼓励社会组织面向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、照料护理、康复训练、能力提升等精神慰藉和自身发展方面的服务,55 家社会组织为4万余人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,受到受助群众的好评。

杭州日报遗失登报,杭州日报登报电话,杭州日报电话,杭州日报遗失声明,杭州日报公告登报,杭州日报登报,杭州日报挂失登报
杭州广告媒体相关信息
5月13日
注册时间:2018年03月26日
UID:471431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 实名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