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中小学辅导班 > 江干新初中寒假补习班中学初三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指
杭州
[切换城市]

江干新初中寒假补习班中学初三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指

更新时间:2016-01-06 21:25:45 浏览次数:92次
区域: 杭州 > 江干 > 闸弄口
类别:初中辅导班
地址:杭州江干区新塘路65号元华旺座A1701室
杭州新初高中补习班中学初三语文复习阅读理解指导篇

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
一、表达方式:
记叙、描写、抒情、说明、议论?
二、表现手法:
象征、对比、烘托、设置悬念、前后呼应、欲扬先抑、托物言志、借物抒
情、联想、想象、衬托(正衬、反衬)?
三、修辞手法:
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对偶、引用、设问、反问、反复、互文、对比、
借代、反语? ??
四、记叙文六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??
?五、记叙顺序:顺叙、倒叙、插叙???
六、描写角度:正面描写、侧面描写? ?
七、描写人物的方法:
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、外貌???八、描写景物的角度: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???
九、描写景物的方法:动静结合(以动写静)、概括与具体相结合、由远到近(或由近到
远)? ??十、描写(或抒情)方式:正面(又叫直接)、反面(又叫间接)???十一、叙述方式:概括叙述、细节描写? ??
十二、说明顺序:
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、逻辑顺序? ??
十三、说明方法:
举例子、列数字、打比方、作比较、下定义、分类别、作诠释、摹状貌、
引用? ?
?十四、小说情节四部分: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???
十五、小说三要素:人物形象、故事情节、具体环境??
?十六、环境描写分为: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??
?十七、议论文三要素:
论点、论据、论证???
十八、论据分类为:
事实论据、道理论据?
十九、论证方法:举例(或事实)论证、道理论证(有时也叫引用论证)、对比(或正反对比)论证、比喻论证?
二十、论证方式:立论、驳论(可反驳论点、论据、论证)? ?
二十一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:总分总、总分、分总;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、递进式
二十二、引号的作用:引用;强调;特定称谓;否定、讽刺、反语???
二十三、破折号用法:提示、注释、总结、递进、话题转换、插说。?
二十四、其他:? ??(一)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:? ?
1、文首:开篇点题;渲染气氛(记叙文、小说),埋下伏笔(记叙文、小说),设置悬念(小说),为下文作辅垫;总领下文;? ?
2、文中:承上启下;总领下文;总结上文;??
3、?文末:点明中心(记叙文、小说);深化主题(记叙文、小说);照应开头(议论文、记叙文、小说)?
(二)修辞手法的作用:?(1)它本身的作用;(2)结合句子语境。?
?1、比喻、拟人:生动形象;? ??答题格式:生动形象地写出了+对象+特性。?? ?
?2、排比:有气势、加强语气、一气呵成等;???答题格式:强调了+对象+特性??
?3;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;? ??答题格式:引起读者对+对象+特性的注意和思考???反问:强调,加强语气等;? ??
4、对比:强调了??突出了?????
5、反复:强调了??加强语气???
(三)句子含义的解答:? ??这样的题目,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、对比、借代、象征等表现方法。答题时,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,再疏通句子,就可以了。?
(四)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?为什么????动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?????形容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?????副词(如都,大都,非常只有等)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??的情况(表程度,表限制,表时间,表范围等),换了后就变成??,与事实不符。?
(五)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?为什么?? ??不能。因为(1)与人们认识事物的(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、由现象到本质)规律不一致(2)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(3)这些词是递进关系,环环相扣,不能互换。???
(六)段意的归纳? ??1.记叙文:回答清楚(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)什么人做什么事???格式:(时间+地点)+人+事。? ??2.说明文: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,它的特点是什么,???格式:说明(介绍)+说明对象+说明内容(特点)? ??3.议论文: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,作者的观点怎样,???格式: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(论证了)+论点? ?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(二)?说明文阅读题考点总结? 考点一:说明对象? 考查类型:?“这篇文章(或文段)的说明对象是什么?”? 对策: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;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。?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,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,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: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。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?。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,形成一个短语:介绍了??的??(对象加内容)?。? 考点二:说明对象的特征? 类型
1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? 对策:?A、看题目?B、在首段中找?C、抓关键词句?类型2、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?
3? 对策:分析文章结构,抓中心句及连接词,如“首先”“其次”“还”“也”“此外”等词语? ,考点三、说明方法? 类型
1、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? 对策: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(举例子、分类别、下定义、打比方、列数字、列图表、引用说明)的主要特点,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。?
2、类型   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?? 对策: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,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。?举例子: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××特点。?
3、分类别: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××特点。对事物的特征/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,使说明更有条理性。?
4、打比方: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××特点,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。?
5、列数字: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××特点。使说明更有说服力。[来源:学科网]?
6、作比较: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××特点(地位、影响等)。
7、?下定义:?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,从而更科学、更本质、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。?
8、列图表: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××特点。?
9、引用法: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,增强说服力,如引用古诗文、谚语、俗话。用说明在文章开头,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。?
■考点四、说明顺序? 类型::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?有何作用?? 对策:
1、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: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。?空间顺序:说明事物的形状、构造,多在建筑物的结构,如上下、远近、左右、内外、东西南北中等。? ?时间顺序: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。? ?逻辑顺序:说明事理,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。??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:主——次、原因——结果、现象——本质、特征——用途、一般——个别、概括——具体、整体——局部、总—分?
2、掌握答题格式:本文使用了××的说明顺序对××加以说明,使说明更有条理性,便
于读者理解。
? ■考点五、说明语言? 类型
1、加点字词有何作用?? 对策: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,格式:准确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××的特征或事理。? 类型
2、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?并说明理由。? 对策:(1)不可以。(2)原词的意思或内容。(3)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。(4)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,或不符合实际。? ●类型
3、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?? 对策:(1)表态(删还是不删)。(2)定性。如:“比较”“几乎”“相当”等词表程度修辞;“大约”“可能”“左右”等表估计,“多”“有余”等表数量。(3)若删去,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,不符合实际,太了。(4)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
杭州中小学辅导班相关信息
5小时前
注册时间:2015年12月06日
UID:257817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
查看用户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