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教育古代商业的发展
单元 第3课《古代商业的发展》课后练习
一、选择题(每小题4分,共32分)
1.《史记》记载,秦汉至隋唐,“法律贱商人, 商人已富贵矣”。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( )
A.长期停滞不前
B.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
C.一直非常发达
D.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
解析: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。“法律贱商人”是抑商,而“商人已富贵矣”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,虽受压制,但仍有发展。
答案:B
2.唐德宗曾向长安富商借钱八十余万缗,这些富商开办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机构,当时叫( )
A.飞钱 B.柜坊
C.票号 D.邸店
解析: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。唐朝时柜坊是专为 富商大贾、贵族官僚、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和借贷的机构。
答案:B
3.(2011•天津高考)宋人诗云:“东家打麦声彭魄,西家缫丝雪能白。……东 家麦饭香扑扑,西家卖丝籴新谷。”诗中反映了宋代( )
A.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
B.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
C.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
D.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
解析: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,意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、迁移知识的能 力。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,“西家”进行缫丝生产,然后把丝卖掉换取谷子,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。
答案:A
4.(2011•浙江高考)清乾隆年间苏州《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(杭州)会馆碑》记载 :“商贾捐资,建设会馆,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,或存货于斯,或客栖于斯,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”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( )
A.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
B.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
C.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
D.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
解析:本题考查学生对会馆概念的理解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。材料说明同乡商人们建设工商会馆是为了招待行旅,存放货物,而不是作为地方的商业中心,B项说法错误;C、D两项材料都有所体现;由材料中苏州《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(杭州)会馆碑》的记载可看出苏杭两地间的商贸联系,故A项说法正确。
答案:B
5.(宋)陈元靓在《岁时广记》中记载:“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,四方村民毕集,应蚕桑所用,以至车檐、椽木、果树、器用杂物皆至,其值千缗至万缗者。”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( )
A.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
B.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
C.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
D.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
解析:本题为逆向选择题,从材料看乡村出现集市,商品种类较多,但是注意是服务于农业生 产的商品,A、B、C三项符合材料;从题干同州集市的时间限制,说明尚未打破时空限制,故D项符合题意。
答案:D
6.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,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,“近有无耻之徒,假冒本堂牌记,或换字同音,混似射利,粘呈牌记,叩求示禁”。这反映出苏州( )
A.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.劳资矛盾尖锐
C.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.商品经济发达
解析:材料反映了当 时出现假冒商标侵权案,官府立该碑进行禁止、规范。分析各选项,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材料中未反映;B项可排除,材料没有反映劳资矛盾;C项商业法律十分完备的说法不够准确。故选D项。
答案:D
7.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,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( )
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④集 镇和夜市兴盛
A.①②③④ B.②①③④
C.①③②④ D.①②④③
解析: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。①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,②发生在西汉时期,③出现在明清时期,④发生在宋朝,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。
答案:D
8.(2012•天津高考)马可•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:“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,乃至此刺桐港者,则有船舶百余。”“刺桐”是指( )
A.泉州 B.广州
C.扬州 D.庆元
解析: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时间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,马可•波罗在元世祖时到达中国,元朝对外贸易大的港口是泉州。当时泉州因环城大量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刺桐树而得名刺桐,因此答案为A。
答案:A
中考辅导班新教育古代商业的发展
杭州中小学辅导班相关信息
11月19日
10月31日
7月18日
7月12日
7月6日
7月3日
6月29日
6月22日
6月11日
6月2日